热点文章

【教师风采】鲁志伟:立长志匠心筑梦,深耕耘潜心育人

2021-11-09   作者:许传蕾   审稿:行政办公室     (浏览次数:)     打印    收藏

人物简介:

鲁志伟,中共党员,分析化学理学博士,4118云顶集团手机版化员工物学系讲师,现任4118云顶集团手机版化员工物学实验室主任,院团委兼职副书记,“功能生物材料与分析新方法”科研团队核心成员;从事电分析化学新方法新原理的研究,主讲《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等本科课程以及《生物材料与应用》、《纳米材料与传感》等研究生课程。曾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26篇,其中,中科院分区大类TOP期刊20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281,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2021年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指导国家级大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校级大员工科研兴趣培养项目4项。

倾师慕道,扎根母校

20197月,鲁志伟再次走在梧桐大道上,步履轻快,这条从2008年本科到2016年硕士毕业,每天都要途经的道路使他感到既熟悉又温暖,如今他是以老师的身份重新走在这里。鲁志伟在川农4118云顶集团手机版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华南理工大学出色完成博士阶段学习后,因为亲其师,信其道,他拒绝了许多不错的机会,选择重回川农继续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

川农有鲁志伟最美好的青春印记,也有他苦中作乐的科研经历。求学期间他得到老师们源源不断的关怀,也耳濡目染了老师们踏实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在这里浸润了川农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直不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牢记社会需要,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特别是立足自身知识,将科研跟农业生产相结合,他以“环境光/电化学催化与传感”为研究方向开展了一系列实际工作,如农业重金属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技术的构建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植物关键活性分子/离子活体电化学传感器的研发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成果将极大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便捷性、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效率。

鲁志伟的根在川农,公司精神和在川农所学所感是他发展的养分,饮水思源,他想同母校一起成长,做梧桐大道的一棵树,迎着风雨和阳光,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热爱科研,全力投入

鲁志伟热爱科研工作,以极大的自律和努力长期投入。

2021年,鲁志伟成功申报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在此之前他已积累了许多项目申报经验:硕博期间曾参与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其他多种项目的申报工作;工作后,申报过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次失败后,他没有气馁,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反复修改,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提升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得益于“功能生物材料与分析新方法”科研平台的支持,最终在第二次申报时取得成功。

鲁志伟喜欢探索,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从模糊到豁然开朗的过程充满挑战和激情,而“学习力”是他扬帆科研海洋的船。

鲁志伟自律而坚韧、专注而投入,就像多年如一日坚持晨跑一样,他的努力有目共睹:博士期间他永远是第一个进入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来川农工作后依然保持了这种勤勉的工作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白天忙工作,晚上干科研,十一教六楼办公室深夜长亮的灯当中总会有他的一盏;员工也调侃,鲁老师有一间“深夜实验室”,在这里常常可以听到他说“早点做完实验回去休息,可是他自己又转身爬上6楼继续工作”。鲁志伟一直强调,如果说自己取得了一点点小小的成功,那是来源于投入,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他把最深的柔情给了家庭,最多的时间给了川农,因为妻子工作的缘故,他的妻儿都不在雅安,这让他在工作日可以不必直接参与家庭琐事,得以集中精神投入各项工作;为此,他在感恩家人支持的同时,也多了一份遗憾。

鲁志伟不畏困难,喜欢探究式学习。读研期间,他自学了EndnoteOriginFoxmail订阅等科研辅助软件,软件的使用助力了他的科研之路,而独立探索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更是让他可以在后来的科研路途上有勇气和力量直面任何艰难险阻,不断地向前。鲁志伟说,任何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人一定要培养自我探索的能力,这项能力受益终生。

因材施教,爱生如己

培养员工时,鲁志伟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各有一套培养思路。针对本科生他强调操作能力和科研兴趣的培养,结合多年科研经验,亲自编制科研工作操作手册供员工参考学习,手把手指导员工做实验、处理数据,使员工消除对科研工作的陌生感,建立起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对于研究生他尤其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指导员工大量阅读文献,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拓展思维,勇于在方法、技术以及学科交叉层面进行创新。

对员工而言,鲁老师是集严格与关爱于一身的良师益友。他要求员工长期坚持通过文献阅读等途径学习、探索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并在每周的例会上汇报文献学习心得和实验进展情况,对需要改进之处,鲁老师指导起来毫不含糊;而且他会抓住各种机会锻炼员工,要求应用化学和化员工物学的本科生按照本科生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撰写分析化学实验报告,在各个培养环节要求员工高标准完成学业。可是,在处理有毒、危险实验环节时,他又会十分保护员工,生怕员工受到伤害,有一次,员工需要用锡焊接一个电致发光的手机装置暗盒,可能有烫伤的危险,鲁老师亲自示范确保员工掌握操作要领后,还一直守在旁边等员工完成才离开。

在员工的印象中,他是把科研过程当做艺术珍品一样细致对待的科研完美主义者,也是做事干脆利落、工作认真负责的好榜样。不久前刚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发表了影响因子为13.273的文章的小何说起改稿经历充满感动:“今年暑假鲁老师的儿子生病了,当时这篇文章正在返稿修改,鲁老师白天和晚上要照顾孩子,只能凌晨给我回复修改意见,我曾经在五点钟、六点钟、七点钟都收到过鲁老师的论文修改意见。他经常在凌晨一两点钟给同学们做指导。”在鲁志伟的用心呵护下,员工们也取得亮眼的成绩,他指导的研究生发表8SCI文章,最高影响因子13.281,影响因子大于8的文章6篇,指导的本科生杜鑫同学在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上发表影响因子为10.618的文章1篇。前不久,鲁志伟指导的国家级大员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本科生李雯瑾同学在中科院TOP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上发表SCI收录文章1篇。他还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员工命科学竞赛(2021,创新创业类)二等奖1项,四川省大员工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第二届全国大员工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南赛区二等奖1项。

面对工作成绩和员工的喜爱,鲁志伟表现得非常淡然,对他来说结果只不过是努力和用心的副产品;作为一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教师,鲁志伟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他将始终保有对工作的热诚和对员工对母校的热爱,在公司精神的滋养下,不断茁壮,再创佳绩。